查看原文
其他

从销售员到领导者:不出奇而能制胜的三种品质

2017-10-11 吴伯凡 伯凡时间


应古典先生之邀,我做过一次微信直播。前不久在一个群里看见有朋友在分享一篇文字,看了才发现这是那次直播内容的摘要。觉得其中一些内容还值得拿出来与大家讨论。题目是古典先生定的:“青年人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胜出?” 


我把这个问题细化为几个小问题。

 

1

你在重大问题上有什么

异于常人的想法?


这是硅谷著名投资人、《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在面试员工或创业者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刚开始很兴奋,但越说越发现自己没底气。


其实这是个算账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不一般,但真要落实到账本上细究时,也许会情绪黯然地发现,自己的“非同凡响”、“出类拔萃”原来是要大打折扣的。建议志存高远的同学时不时用这个问题给自己做一个核算,免得自己虚火上升,头脑中幻象叠生。

 

2

你每天在做什么?


想一想,在同一时刻,全世界的人都在干什么?和你同龄的人都在做什么?有一本描述股市的书,书名为《这次不一样》。这本书写到,很多股民的思维方式都是趋同的: 他们每次都以“这次不一样”的心态投入新一轮股市,最后又会觉得这一轮股市和以前没有太大区别。

 

在股市里,你必须认清一个现实:


股市是个零和游戏,一部分人赚钱,就一定意味着会有一部分人亏钱,整体资金是一定的,真正的赚钱的只有少数的10%。


我们必须记住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90%的人都认为自己是那10%的人。

 

每一代人,其实也可以类比成一个特殊的股市。不管是70后、80后、90后,当一波浪潮来临,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一波跟之前不一样,都会觉得自己可以凭年龄优势、时间优势胜出。


但是如果有机会和自己的父母交流,我们会发现他们也年轻过,他们对未来也有过非常绚烂的想象,他们当初可能比我们更加自信,更加轻狂。

 

因此,我们应该想两个问题:


我和我的父母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都是90后,我和其他90后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跟大部分同龄人没有多大差别,那就不要期待你的结局与大多数人有多大的差别。

 

整体来看,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年轻人更容易胜出。但是操办过企业的朋友都明白一个道理:


行业的机会并不是企业的机会,从事朝阳行业并不代表你一定能胜出。


青年朋友出生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他们比成年人更能拥抱快速变化,这是年轻人的优势,但这只是一个海拔高度,而不是相对高度。你真正要做的是和同龄人之间的横向比较,要始终问自己:我跟我的同辈人有什么不一样?


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东西。换言之,尽可能比同龄人更快地发现什么是恒久不变的竞争主体。

 

《全新销售》这本书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或优秀的销售员需要满足三个品质。


在很多行业中,靓女做销售,一开始就会占比较大的优势。但最终,优秀的销售员的性别比例中,并非是女性一边倒的形式。如果你凭自己显而易见的优点获得优势,这种优势很容易出现边际效用快速减弱的现象。


好茶和一般茶的区别在于其缓释性:不好的茶在一泡、两泡时就释放完了味道,而好茶在几泡之后还会持续释放出醇厚的、新的味道。


恒久不变的竞争优势来自三种品质。

 

第一种品质,是“同情共感”。

 

要能够在情感上和别人产生同频共振,以敏锐的同理心去领会别人的思想、行为,从而跟别人产生隐秘的契合与协同。

 

同情共感力在我们这个时代是越来越稀缺的能力。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多子女家庭,一个小孩一出生就开始观察、感受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兄弟姐妹之间是时而合作、时而冲突的利益共同体,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种成长的过程,也是人不断调试自己的过程。

 

同情共理心看上去特别古老,它不是新东西,但它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那么重要,这是我们能够胜出的基础。

 

第二种品质,是足够快的情绪切换速度和足够强的情绪切换能力,也就是足够大的“情绪浮力”。


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呵护型的、迎合型的环境中,我们会发现情绪的好坏往往受制于别人。之前,我在“冬吴相对论”里引用过一段话:

 

我们不应该抱怨现在的教育制度,当你觉得现在这个制度非常糟糕的时候,你应该非常庆幸,也许在这样糟糕的教育背景下,很多人已经被淘汰了,只要你不跟这种理念妥协,就能找到屏蔽、过滤这种教育的影响的方式,这样你就胜出了。

 


有个调查发现,一个班里排名10-15名的人最后获得的成就要比前十名的同学和15名之后的同学大。其中的奥秘在于:这类人本身智力并不差,他们习惯在被忽视的状态下默默调整自己,而不是将别人的赞美作为自己的动力。

 

他们不以别人态度的差异改变自己的心情,从学校走向社会以后,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在社会上,人们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最终的结果。

 

有些学校里成绩好的人,离开学校后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负面因素的敏感导致他的行动力不足,情绪一落千丈,完全迷失自我,感觉陷入了一个自己完全不能掌控的世界,很可能会因此一蹶不振。因为长期处于迎合性的环境,他对于短期的回报和赞许有一种强烈的期待,但这很容易成为一个人成长的负动力。


那些排名在10-15名的人,他们因为对环境给予的打击形成了习惯性的抗挫能力。世界本来就是不以你为中心的。

 

对情绪切换的速度和能力是我们平时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所缺失的一课。优秀的人并不是没有负面情绪,但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情绪切换过来。

 

第三个品质,是能够始终清醒地面对自己和别人。

 

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心理学研究的老师做了一个实验,通过一个高科技产品,你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到一个虚拟形象的你。这个机器可以实现时间穿越,能够让你看到70岁的自己。我们在模糊地想象未来时,并没有什么紧促感。一旦能够清晰地看到未来,紧促感也就随之产生。

 

列清单或是在时间轴上对自己做审计,是一种能够走出自我,以第三方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一些 “微出轨”的事情,比如说你如果习惯坐在教室后边,就可以尝试几次让自己坐在前排;如果你在开会时不习惯发言,那就尝试着在会上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

  

将自己抽身到完全不属于自己现有圈子的环境中去体会一下,你会发现你看到的自己和世界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把自己置身于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中,实际上是给我们制造一种幻觉,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的看法跟全世界相差不多。事实是我们把信息做了人工化的处理,只能听到自己愿意听到的,并不能客观清晰地了解自己。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让自己待在舒适区,而且会越来越迷恋这种状态,但这样的舒适区很容易让你生活在被歪曲的世界里而不自知。当你觉得你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干起事来顺顺当当,很可能是你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闭环中。

 

这三点说起来平淡无奇,但恰恰是那些平淡无奇的事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炒股也好,创业也罢,我们都要学会发现其中的秘密,这个秘密往往是在大家熟视无睹的地方。


首发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



推荐阅读:

“我的奋斗”很可能是“我的挣扎”

有一种奋斗叫做不断给自己添乱

十个能让你的无形资产增值的好习惯

困窘中的仪式:“不苟且”到底有多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